- · 《中国科技信息》栏目设[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数据库[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收稿方[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方[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征稿要[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刊物宗[05/29]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连爱因斯坦都束手无策的黑科技,中国获重大突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引来了迎来了成果的爆发期,以至于外国人充满疑惑,中国量子技术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世界首颗“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时,
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引来了迎来了成果的爆发期,以至于外国人充满疑惑,中国量子技术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首次成功发射世界首颗“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时,有人在疯狂带节奏,口口声声宣称中国量子通信项目从头至尾就是一个骗局,这种黑科技连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束手无策,这种复杂无比的技术根本不可能是有某个人、某个团队或者是某个国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独自完成!
打脸的是,在2017年8月9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在业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面,连发两篇讲述中国量子科技研制进展的论文,让西方感叹,在这个领域中国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并创建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一下子跃居为世界领先水平。
量子科技可以说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温床,在不到3年时间,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量子计算机、量子雷达、量子密码技术等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几乎所有有关量子科技的新型技术,中国都占据着世界制高点,对此西方一脸无奈,在屡次没有进展的时候,总有声音时不时在耳边回响:“中国这么先进的技术,应该向美国GPS技术一样,同全世界共享,造福全人类。”
随着5G技术的兴起,中国量子技术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据海南日报日前报道称,中国已经在海口开通了海南省首个5G基站,这标志着中国即将开启5G时代,5G和量子通信的巧妙结合,不仅会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在军工企业掀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
对于军队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作战网络安全问题,装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上下级的命令,以及人机结合都离不开信息的交互,而运用量子加密技术不管是何时何地,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改变,纠缠数越多破解的难度越大,据悉中国已经实现25个独立接口间的量子纠缠。
据美国量子专家专家表示:“中国研究量子技术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战略级决策,目前中国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果我们再等5年投入就已经晚了!”
此外,在2016年12月中旬,有港媒报道称,中科大某个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新型测量技术——弱值测量法,即利用一种较为“轻柔”的方法反复测量微粒的量子态,可能对于弱信号探测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雷达上,对隐身飞机进行有效甄别,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在当时还遭到高校量子学家的质疑。
不过,只要有一丝机会,中国都不会放弃,据南京大学一教授表示,这一技术“肯定”可以用于量子雷达,中国量子科技的基础绝非通过几个理论积累而成,而是通过严苛的实验一步一个脚印发展而来,时间对于每一个国家都是公平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中电科14所于11月8日首次公开展出了中国量子雷达的实物,据悉该量子雷达样机各项性能指标的测试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在真空环境下探测范围已经达到百公里级,而量子雷达一旦列装中国军队,意味着中国在电子战方面获得绝对优势,可以无视电子战机的干扰,在未来战场上量子科技或将成为作战效能倍增器。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网址: http://www.zgkjxx.cn/zonghexinwen/2020/091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