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观察|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图为“人类共同命运”科学对话现场。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图为在第三

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以“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为主题,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图为“人类共同命运”科学对话现场。 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图为在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小科学家”论坛上,中科院院士谢友柏与小科学家们展开讨论。(资料图片)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杨文佳报道11月1日,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闭幕。论坛采用线上视频与线下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吸引了包括61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奖项得主、20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参加。

当今世界面临哪些共性问题,如何集聚全球顶尖科技力量,让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人类?“最强大脑”齐聚上海,带来怎样的科技创新新动能?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规模最大的科学界盛会。

1 科学家有国籍,科学无国界, 任何国家的科学事业都应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

疫情之下,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还是决定来到上海。在经过14天隔离期后,10月30日,作为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的他在本届论坛开幕式上作了主旨演讲。

“对大多数国家来说,目前国际会议只能推迟或在线上举办,但我们能举办一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论坛,这要归功于中国的抗疫成果和上海市的努力。”罗杰·科恩伯格说。

分布在四大洲25个国家和地区,近140位全球顶尖科学家,20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据大会组委会统计,今年参会的科学家人数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较大幅度增加。

“坦率地说,我们本来做好了海外科学家都无法到现场参会的准备。但是罗杰·科恩伯格认为,现场参会是他们的分内事,只要有一丝可能性就去争取。最后,各方的共同努力促成了他来华,这确实非常不容易。”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说。

开幕式上,几乎所有顶尖科学家演讲的关键词都包含“携手合作”。疫情发生以来,各国科学家协力寻求抗疫之道,在治疗、药物和疫苗研发、防控等多个重要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跨国合作,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紧随开幕式的,是“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主题会议。在疫情肆虐全球、极端气候和环境事件频发、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当下,该主题意义更为凸显。正因如此,仍然奔忙在抗疫一线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欣然应邀发表视频演讲。

“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科学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为拯救生命付出了巨大努力,很多人甚至为此奉献出他们的生命。我看到各国的同行奋力推进各项病毒检测、疫病的防治、疫苗的研发等等,这都是告慰牺牲者的最好方式。”钟南山说。

钟南山表示,科学家的确是有国籍的,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作为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情应对评估专家组的一员,在这几个月里见证着各国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卓越的工作,也相信任何国家的科学事业,尤其是基础科学的领域,最终都应以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的。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执行理事长裘正义告诉记者,这届论坛的最大特点就是在疫情的背景下克服种种困难,跨地域跨时区,把科学家聚合在一端,显示出科学本身的力量和科学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是“科学无国界”精神的有力实践。

2 人为什么要睡觉,纳米技术如何运用到人体……“科学天团”的顶尖思想交锋

人为什么要睡觉?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小朋友,同时也困扰着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迈克尔·罗斯巴什,尽管他本人就是生物钟揭秘者、昼夜节律研究的权威。“我认为这个问题是神经科学的一大挑战,也是非常有趣的问题。落到实地来说,就是如何让睡眠和昼夜节律更加有效。”

以参会科学家开放讨论为最大特色的莫比乌斯论坛贯穿会期3天,满载着100多位顶尖科学家的思想交锋。

生物基因大测序呼唤跨学科合作。201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组计划”负责人哈里斯·李文表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高质量基因组序列的数量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对所有生命进行排序,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起源,也才能更加明确对地球上的生命而言,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网址: http://www.zgkjxx.cn/zonghexinwen/2020/1102/1151.html



上一篇:平台叠加,提速“蓝色征程”——中科院海洋所
下一篇:黑科技来了,杭州这家超级菜场红了!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 | 中国科技信息编辑部| 中国科技信息版面费 | 中国科技信息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