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测绘地理信息科普宣讲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四川在线记者 郝勇 5月26日下午,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测绘科普宣讲进校园活动走进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人员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高校青年普及自然

四川在线记者 郝勇

5月26日下午,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测绘科普宣讲进校园活动走进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人员向社会公众特别是高校青年普及自然资源科学知识,宣扬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宣传测绘地理信息、应急测绘与防灾减灾最新科技成果。

5月22日至28日,是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为了积极响应自然资源部“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的主题的科技活动,做好2021年科技活动周相关工作,自然资源部应急测绘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开展了本次科普宣讲进校园活动。

本次科普宣讲活动由自然资源部应急测绘技术创新中心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办。该创新中心成立于2015年,由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西南交通大学以及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联合组建。创新中心围绕突发事件应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隐患识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治理及应急救援等技术支撑工作,系统开展应急测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以及应急测绘智能化服务等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

来自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技术服务中心的佘金星博士,围绕机载激光雷达主题,向师生介绍了机载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及典型应用。佘金星曾参与主研“8.8”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9年荣获四川省抗击自然灾害先进个人。

据悉,机载激光雷达技术是被称为继“3S技术”之后的第四大高新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林业调查、地质灾害调查、高精度地形图测制等行业。

宣讲中,佘金星博士首先向师生介绍了该技术的发展史,从1960年到2000年左右,该技术从实验室逐步走向市场,目前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其次,佘博士详细介绍了该技术在“8.8”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四川地质灾害重点区域灾害调查项目中的应用。例如,通过数据获取和点云去噪滤波等技术,构建了高精度真地表三维模型,在真地表模型下,可以快速开展地质灾害遥感调查,识别灾害隐患信息。佘博士最后还向师生介绍了该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并鼓励大学生们多学习这一新兴技术,为该技术的发展,储备更多人才。

自然资源部四川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郑全红,向师生讲解了基础地理信息大数据在灾害应急中的应用。

郑全红说,四川省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发多发,在长期抗击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支撑作用。她向师生介绍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概念、特点、类型以及已有数据的情况,并围绕森林草原防灭火、地质灾害应急、防汛抗洪和疫情防控等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描述了基础地理信息大数据在灾害应急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郑全红向师生展望了传统基础测绘向新型基础测绘发展、灾害应急从灾后救援向灾前防治转变的趋势,基础地理信息大数据在应急和国民社会发展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聆听了测绘技术专家的宣讲,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相关仪器,让我对我国测绘遥感领域科技技术有了更新的认识。”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专业的研一学生温柠玲表示,通过参加本次科普宣讲活动让她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应急测绘技术创新成果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测绘智能化服务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坚定了学好本领,树立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宣讲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参观了该创新中心的成果与装备展览,佘金星博士向师生介绍了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警的应用。

[新闻链接]

应急测绘技术创新成果在10余个省市得到应用

近年来,创新中心成功研制了国际领先的无人机集群灾情地理信息获取系统,研发了全国首个省级应急测绘指挥平台,初步推动了综合运用InSAR、LiDAR、无人机遥感等多种新型测绘技术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和监测的工程化应用。

应急测绘技术创新成果在四川、江苏等10余个省市得到应用,服务于自然资源、应急管理、水利、环保、公安等数十个部门和行业,在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2013年“6·18”以来洪灾分析评估、2017年“6·24”茂县叠溪山体滑坡、2017年“8·8”九寨沟强烈地震、2018年2次金沙江白格滑坡堰塞湖、2019年“6·17”长宁6.0级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防控以及四川省森林火灾等重大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发挥了科技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网址: http://www.zgkjxx.cn/zonghexinwen/2021/0610/2108.html



上一篇:江苏卓易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以集中竞价
下一篇: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环境保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 | 中国科技信息编辑部| 中国科技信息版面费 | 中国科技信息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信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