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技信息》栏目设[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数据库[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收稿方[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投稿方[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征稿要[05/29]
- · 《中国科技信息》刊物宗[05/29]
明朝“中晚期”,不管是经济、文化和科技都处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从真实的历史来看,明朝尤其是中晚期,非但不是“最为黑暗的时代”,反而是极其光明的时代,可以说是处于华夏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 我们且从西方的观点来看这一命题。 在许多
从真实的历史来看,明朝尤其是中晚期,非但不是“最为黑暗的时代”,反而是极其光明的时代,可以说是处于华夏文明转型的关键时期。
我们且从西方的观点来看这一命题。
在许多外国人看来,无论是铁,造船,建筑等重工业,还是丝绸,纺织,瓷器,印刷等轻工业,明朝在世界范围内都可以说是遥遥领先,工业产量占全世界的六成以上,甚至比农业产量在全世界的比例还要高得多。
“
([美]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中译本166~167页。)
自14、15世纪以来,亚洲区域内的贸易在逐步扩大,存在着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贸易圈,……各研究结果虽有差别,但也足以说明当时的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在15世纪-16世纪的时候时候,世界上一半白银流入到了中国,明政府也因此使用银本位,银子在全国范围内流通。
与之相对比的则是,清廷在甲午至其灭亡短短的二十几年间,向列强赔款17亿两。
两相对比,两个朝代究竟谁好谁坏,不是一目了然吗?
自西方开展“大航海”以来,无数的欧洲人来到亚洲。
在近百年时间里,他们或与中国人接触,或进入中国,或通过亚洲人间接掌握中国信息,将中国商品、与中国相关的信息,源源不断地传到欧洲。
比如说在中国传教数十年之久、死后葬在北京的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
1585年,对中国有着充分了解的西班牙人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在罗马出版了。
凭借着自己对中国的了解,以及多方打探得来的消息,门多萨撰写了该书。该书的内容,大致与中国史籍记载相符,可见作者对于中国的评论是极其客观的。
该书以充分的事实、详实的数据论证了这样的一个命题:
在书中,作者极尽溢美之辞,反复夸奖中国。
作者甚至说,只要中国人愿意,“征服全世界的疆域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中国)皇帝在每座城市用自己的钱设置有书院和学校,他们在里面学习写、读和算,及至学习自然或道德哲学、占星学、国家律法,或其它奇特的科学。……为此人人都学读写,哪怕再穷的人。”
由此可知,在西方人眼里,明朝非但不是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反而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时代,是许多人的理想之国。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这些个西方人“一叶障目、不识泰山”,他们不了解中国,所以这才会片面地看待问题。
说出这番话的人可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只要拿出基本事实,就足以反驳他们的观点了。
在笔者看来,明朝的辉煌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明朝的书法、绘画、小说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文化大师灿若星河。
徐文长、唐伯虎、文征明、沈周、祝枝山、仇英、董其昌等文化大师,相信许多人都是耳熟能详。
代表中国古典小说最高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全部出现在这个时代。
除此之外,还有著名的戏曲家汤显祖所撰写的《牡丹亭》为代表的一系列戏曲作品,还有冯梦龙等人撰写的《三言二拍》。
可以说明代中晚年是中华文化的最为辉煌的高峰,这个时代涌现出了太多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艺术家。
而
明朝中晚期可以说是一个科学大发展的年代,出现了无数伟大的科学家。
我们所熟知的就有药物学家李时珍,他编撰了《本草纲目》;
有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他的《徐霞客游记》是地理学上的伟大著作;
有伟大的科学家宋应星的《开工开物》,这本书可以说是我国农业技术的一个集大成者。很可惜却被无耻的清廷给焚毁了,传到日本和欧洲,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大发展;
还有徐光启《农政全书》、方以智的《物理小识》……
笔者绝对不相信一个极其黑暗的时代会出现如此之多的伟大科学家和伟大作品。
而西方科学家对于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也同样不缺,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穷尽了一生的心血,如果不是出于对真理的追求和对事业的热爱,很难有如此大的热忱,耗费了一生的精力去写这样的一本吃力不讨好的书。(《本草纲目》直到李时珍去世后三年才得以付梓出版。)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信息》 网址: http://www.zgkjxx.cn/zonghexinwen/2022/0204/2597.html